JUC长效抗菌材料在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口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保维莉,太荣芬*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
【摘要】目的JUC长效抗菌材料与常规留置肾造瘘管在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管相关感染上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择50例经皮肾穿刺造瘘的受试者进行前后对照研究方法。试验组:置管前将肾造瘘管JUC长效抗菌材料浸渍再进行置管,肾造瘘口周围皮肤生理盐水进行清洁护理后使用JUC长效抗菌材料;对照组:肾造瘘管不做任何处理,行常规消毒加无菌敷料覆盖。结果﹐使用JUC长效抗菌材料后同常规消毒有效性指标微生物学结果及症状体征的消除。结论JUC长效抗菌材料方便易操作,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肾造瘘口感染的发生,适用于肾造瘘患者的造瘘口护理。
【关键词】经皮肾造瘘术;肾造瘘口;JUC长效抗菌材料;预防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2.40.02
 
经皮肾穿刺造瘘是在图像引导下经皮向肾盏放置导管,提供足够的排水系统"。可用于减轻尿路梗阻、尿路改道、输尿管狭窄、诊断测试等[2~3。经皮肾造瘘术的成功率达到85%以上,但是以往调查显示术后有可能出现败血症、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达到6-8%,轻微并发症如一过性发热、不显著出血等的发生率可达到28%45]: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口相关感染,除了加强无菌造瘘技术外,还需要对造瘘处精心护理。目前临床在对肾造瘘术口预防感染的常规消毒方法以碘伏为主,本研究使用JUC长效抗菌材料应用物理抗菌材料方便易操作,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肾造瘘口感染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行经皮肾穿刺造瘘的患者,置管前采用JUC对肾造瘘管进行处理,置管期间应用JUC长效抗菌材料进行日常护理,检验JUC长效抗菌材料在降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口相关感染上的效果。
1.2方法
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需要病例25例,两组共计50例。按随机数表进行编号,奇数入试验组(JUC),偶数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如研究中导管脱落或病人移除导管,病人将不纳入研究范围。入选标准:年龄18至65周岁(≥18周岁,且≤65周岁)﹔各种原因造成的需要经皮肾穿刺造瘘的患者;同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入选时存在尿路感染、血尿、排尿困难的症状;②糖尿病患者;③孕妇、哺乳期妇女;④入组前72小时内接受抗生素治疗者;⑤对胶乳、水凝胶(有机硅)、铵盐过敏者;⑥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
对照组:肾造瘘管不做任何处理,常规留置肾造瘘管,置管后肾造瘘口周围皮肤使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加无菌敷料覆盖;试验组:置管前将肾造瘘管浸渍JUC长效抗菌材料,再进行置管;置管后肾造瘘口周围皮肤先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清洁,再使用JUC长效抗菌材料后加无菌敷料覆盖;对照组:肾造瘘管不做任何处理,常规留置肾造瘘管,置管后肾造瘘口周围皮肤使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加无菌敷料覆盖。
1.3评价指标
两组受试者于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每天采集肾造瘘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症状体征的消除,并比较分析。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50例经皮肾穿刺造瘘的患者,实验组肾造瘘患者术后造瘘口感染发生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前后肾造瘘口局部不良反应,干预前后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3讨论
JUC长效抗菌材料,是一种新型纳米物理抗微生物喷雾材料,对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感染有意义。JUC喷洒于皮肤、物体表面后会形成物理抗微生物膜,它能强力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静电力杀死这些病原微生物。JUC长效抗菌材料喷洒在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可形成物理抗菌分子膜,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并延长尿管留置时间[6。因此JUC长效抗菌材料可替代传统碘伏预防经皮肾造瘘术后的感染。由于JUC是物理抗菌,不会出现耐药情况。而且JUC的细胞毒性试验表明安全性很高,不会有毒副作用,不论长期还是短期都能应用。临床研究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说明试验用JUC长效抗菌材料的安全性良好。用于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口感染疗效确切,与传统消毒方法相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具有安全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SIR-SPR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PERCUTANEOUSNEPHROSTOMY, 2011
[2]Hogan MJ, Coley BD,Jayanthi VR, and et al. PercutaneousNephrostom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utpatient management.Radiology.2001,1,218(1):207-10.
[3]Parvati R, John F.C, Clement J.G, and et al.Quality Improvement Guidelines for Percutaneous Nephrostomy.J Vasc IntervRadiol.2003,14:S277-S281
[4]Patel U, Hussain FF. 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of nondilated renal collecting systems with fluoroscopic guidance: technique and results.Radiology. 2004,10,233(1):226-33.
[5]Sood G, Sood A,Jindal A,Verma D.K, Dhiman D.S.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for Obstructive Uropathy inBenign and Malignant Diseases. International Braz J Urol.2006,3-6,32 (3):281-286.
[6]张彦,鞠进,侯海霞,洁悠神在预防留置尿管逆行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医学信息2015,z3,70-70

 

查看论文:点击下载